据《贵州都市报》报道,贵州某中学部分毕业生举办毕业20周年同学会。席间,一下岗两年的男子因看不惯做了公司老总的同学自鸣得意的样子,将其暴打一顿,导致同学会不欢而散。
应该说,此现象只是一个个案,并不带有共性和普遍性,但同学聚会演变成暴力会、散伙会、伤心会,其背后的原因的确值得人深思。
前不久,看到有网友发表文章,表达了对同学会的憎恶之情,认为当前的同学会是成功人士炫耀会、市侩会、功利会,虽然此观点有偏颇之处,但也的确曝出了某些同学会的本来面目和实情。
古人云,“十年修得同船渡”。同学一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确是一种缘分。在相对不功利的学生年代,同学之间的情感往往也会更加纯真,而同学之谊,通常也是因这份纯真而变得美好。若干年后的同学会,大家好不容易再次相聚一堂,本应该续续旧情,加深感情,参加这样的聚会应该是非常温馨并值得人珍藏于心的。可是,在现实的同学会中,我们在名利场上所染的世俗、功利和市侩等陋习,往往会如幽灵般神不知鬼不觉地钻进了同学会,将本该纯洁而温馨的同学会搅得充满市侩和铜臭味。这样的情形,怎不令人痛心而憎恶!
参加同学会,就不该在同学之间排资论辈,摆资格,端架子,甚至炫耀自己的成功。虽然毕业之后,很多人相互之间不再联系,对彼此的人生境况也不太了解,但在同窗的年代,相互之间谁不是知根知底的?熟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时隔多年,大家再次相聚,若暗中“较劲”,比这比那,甚至炫耀自己,难免会令其中的一些人生气。若气愤当头,干出一点出格的事,闹出一点矛盾和别扭实在不足为怪。
为什么当前的某些同学会会变身、变质、变味?我想,这与我们当前这个充满功利、充满对金钱、权力和美色的欲望、充满浮躁的社会大环境不无关系。要反思某些变味的同学会,我们还是应该先从社会大环境反思起。整个社会的浮躁病不改变,任你什么同学会、老乡会,这会那会的,都难以摆脱功利和浮躁。
反思同学会的变味,我们还要反思个人修为,反思我们的某些思想观和价值观。如今,受极端自私自利利己主义思想和拜金拜物思想的影响,不少人看待一个人总是习惯于戴上一副有色眼镜。评价一个人总是习惯于以其当了多大的官,发了多大的财,甚至包养了多少情人来做论断。正是因为这些畸形的世俗眼光的存在,我们的社会出现所谓“笑贫不笑娼”的畸形现象实在不足为奇。
古人云,“英雄莫问出处。”一个人的成功与否,有太多的机缘,绝非单凭个人能力所能决定的。一个人其综合素质究竟怎样,绝不是当了什么官,发了多少财就能下定论的。看人应看全面,看本质,评价人应该抛弃一些世俗而功利的眼光。从古至今,多少曾经的“落魄儿”,他日却一朝大鹏展翅高飞,直冲云霄,叱咤风云。毛泽东同志早年在人生最困难的时期,曾经穷得叮当响,身上连一个铜板都没有,为了度过眼前的困难,将随身携带的唯一能换钱的一把雨伞,换了一碗汤面。可谁人能知?就是这样一个曾身逢困境的人,若干年后,成为一个时代的伟大领袖!马克思一生也曾经多次遭受困窘的境地,可若干年后,他成为了一名名冠中外,名垂青史的大思想家!古今中外,类似的事情太多太多了。我们怎能仅仅凭个人一时之得意,而奚落他人之失意?!
人在失意时,心灵时常会处于一种脆弱的状态,作为所谓的成功人士,我们若真正尊重并关心他人,非但不能在失意之人面前自鸣得意,反而还要更加体贴地给予他人温情而真诚地帮助。试问,如今还有几人能做到此?
“不以成败论英雄”,因为人是在不断变化的。富有没什么了不起,古往今来,能名垂青史者,有几人是商贾巨富?我们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的社会也需要各类人员的存在,一个包容、海纳而不片面、不刻薄、不走极端的社会,才是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
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我们应该不断改进某些腐朽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改良社会风气;对于个人而言,我们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为,自觉杜绝市侩和轻浮,努力培养悲天悯地的高尚情操,则我们的同学会一定会变得越来越美好,越来越有意义!
上一篇:中国年轻农妇的苦涩,到底啥地步?
下一篇:拷问陈冠希宋祖德:丑陋何以炼成了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