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悖论: 山寨文化 究竟是良药还是病毒? 作者在文中以专家观点、 “对‘山寨文化’没必要大惊小怪”、“山寨文化”是不是创新 、 要慎对“山寨文化”的商业气息……以及中新社发网友言论等诸多方面作了论述——其结论:“能否实现各种文化形态平分秋色?尽管还有很多的争论,但是“山寨”正成为更多的人所宽容的社会现象。山寨文化’的勃兴对主流文化是挑战、刺激和对主流文化产生作用。” 接着,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田卉群指出:“现在的问题是“山寨文化”受到追捧,而主流文化依然保持着“正襟危坐”的架势。“理想的状态是形成均衡发展,各种文化形态平分秋色,实现多种可能,让观众自己去选择。”“山寨”文化是“娱乐”、“边缘”、“恶俗”非主流文化?答案是否定的。综述各方观点:“山寨文化”是草根大众情绪释放的一个出口。山寨文化”其实是民间诉求的一种表达,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譬如,“山寨春晚”文化现象,算是一种新生事物,(很多法律问题也在探索中)。它的出现是必然的。专家们对“山寨春晚”现象颇为看重,把它视为一种文化现象。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指出:“‘山寨手机’主要是满足弱势群体的一种消费需求,有需求就有市场,所以就有存在的条件,但实际上打了个擦边球;山寨文化作为一种草根文化,它的出现实际上是对某种主流文化的一种挑战,比如说央视的《百家讲坛》、央视的春节晚会……‘当民间的需求表达渠道不够通畅,没有出口、或者出口太小时;当少数人垄断民意出口时;当他们的思想、意见不能得到主流认可,自己就必然要选一些渠道。特别是IT技术、互联网技术那么发达,为其提供了一个技术支撑,以后这种文化现象肯定越来越多。我是肯定其发展的……”
又据11日《广州日报》(记者林芳)撰文《声势越来越大 “三无”山寨版春晚叫板央视》:“没有现金赞助,没有明星演员,没定播出平台——2008年,‘山寨风’可谓席卷全国……前不久,有一位网民老孟(真名施孟奇)向这道传统的‘年夜饭’叫板,声称要办一台‘山寨春晚’,于除夕在网络上直播。他不仅在自己的车上贴出“向央视春晚叫板!”原来,老孟在网站上将自己的节目冠以模仿中央电视台CCTV英文名称的CCSTV(CHINA COUNTY SIDE TV中国山寨电视),而山寨春晚则是山寨电视的主打项目。据老孟介绍,他们现在已经收到几个非常棒的节目,演出的时候肯定会让大家“大吃一惊”!面对“山寨春晚”的“挑战”。央视春晚回应:“想借央视出名的人太多!”一位央视春晚剧组负责人表示“目前我们正忙着春晚的各项事务,根本顾不上这件事情。”颇受“刺激”的央视反应:“他们喜欢折腾,就让他们‘胡闹’去吧。”更奇特的是——央视春晚负责人表示,没时间上网留意“山寨春晚”!(试问,几十颗闭门造车的脑袋能胜过亿万网民的智慧和创意吗?)鼓捣“山寨春晚”的网友也表示没闲工夫去关注央视春晚……看来,精英的央视春晚和草根的“山寨春晚”各自占山为王?互不理睬!
在当网友老孟的“CCSTV山寨春晚”新鲜出炉、现炒现卖之际,深圳某网站也不甘示弱,喊出了“打造山寨版深圳春晚”的口号!原来,负责操办“山寨版深圳春晚”的网友梦洋还挺不服气,要争当“山寨王”!“我们11月就开始酝酿这个计划了,绝对比他们早,老孟所提的春晚刚被曝光时,我们都感觉被抄袭了。” 梦洋介绍,深圳的“山寨春晚”定在明年1月10日20时到23时举行,目前已经有80多位网友加入,报名截止时间在当天的17时,不限制人数,就算到了直播当天,准备好节目的网友都可以报名参加。内容上,梦洋表示将直接“山寨”央视春晚!譬如说,“央视的经典节目如千手观音、赵本山的小品等都进入他们精益求精、二度再创作的涉猎范围……不仅如此:“我们特地安排走红地毯流程,让大家都过足明星瘾……可谓是“山寨文化”的一次粉墨登场。
何为“山寨”?通俗的说就是克隆、仿制和二度整合等,一种由民间IT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手机、游戏机等不同领域,由此衍生的词汇有山寨机、山寨明星、山寨鸟巢等。“山寨”是经济实惠的代名词。“山寨”系列,如山寨手机、明星、音乐、话剧、电影等,是一种新生事物一种文化现象,“山寨”产品主要是满足弱势群体的一种消费需求!而“山寨文化”其实是民间诉求的一种表达,它的出现是必然的。 特别是对这次“山寨春晚”,其呼声气势一浪高一浪,俨然到了“山寨之高潮”……难道说,懒猫到了“投鼠忌器”的地步了吗?对之深恶痛绝的人,恨不得将之赶尽杀绝?然而,他们忽略了“山寨”的群众基础。
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所长朱大可认为,“山寨文化”包含着反讽文化。“以戏谑性模仿来进行价值颠覆、解构和批判,与市场更与利润无关,它只是民众自娱自乐的文化游戏而已。” 就“山寨春晚”文化现象而言,试想,几乎“没有现金赞助、没有明星演员、没有播出平台”的劣势下,他们为何还要满怀热情地操办一台台“山寨春晚”呢?难道说,他们都是吃饱了“撑着”的“大闲人”吗?答案是否定的。时下,“山寨”春晚等凸显的文化现象,似乎有其自生自灭存在的理由?其实,“山寨春晚”现象,是主流文化与非主流文化之间的一次碰撞?是一次“失语症”对“话语权”的争夺?一句话, 山寨文化 是来势汹汹草根文化的一次狂欢?说句不客气的话,以“大师”自居鼓捣的“主流文化”——貌似正襟危坐、引领时代和文化样板,其实,大多隔靴搔痒的“主流文化”也不过就是将古人的文化、思想和艺术作了翻版和杂交!(半死“主流文化”——几乎没有任何理论基础和思辨、想当然武断地“强词夺理”、没有半丁点独到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说,“山寨文化”现象是注给这类半死不活“主流文化”的一针有效的“强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