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12帝中,一共出了5个小皇帝。顺治帝福临6岁即位,康熙帝玄烨8岁即位,同治帝载淳6岁即位,光绪帝4岁即位,溥仪年龄最小,只有3岁。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即清朝最后一位皇帝。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8年-1911年),另称清逊帝或末代皇帝。满洲国在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溥仪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外祖父为荣禄,伯父为光绪帝,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继承醇亲王爵位,后因辅政为摄政王,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1906年2月7日,出生于北京后海醇亲王府,醇亲王爱新觉罗·载沣之子。1908年12月2日,初次即位。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由于保路运动影响,爆发了武昌起义,在内战蔓延到中国北方之前,依据袁世凯的安排下,游说隆裕太后使其退位。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代溥仪颁布退位诏书,宣布退位。但根据清室与民国签定的优抚条款,仍保留皇帝的名义,继续住在紫禁城内。醇亲王载沣,爱新觉罗氏(1883年2月12日—1951年2月3日),清摄政王,末代皇帝溥仪生父。于清光绪九年(1883年)正月初五日出生于北京太平湖醇亲王府内,为醇贤亲王奕譞之第五子。其二兄载湉入继咸丰帝为嗣,继承同治帝入承大统,是为光绪帝。光绪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廿一日,袭封醇亲王。光绪二十年(1894年),全家移居什刹海后海北河沿醇亲王府。二十七年(1901年)正月,授阅兵大臣。五月,授头等专使,赴德国为庚子德国驻北京公使克林德被杀一事进行道歉。三十三年(1907年)五月,授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三十四年(1908年)正月,任军机大臣。同年十月,因光绪帝病卒无嗣,以其长子溥仪入嗣继承皇位,是为宣统帝,同时被授为监国摄政理朝政。宣统三年(1911年),辞去监国摄政王职位,以醇亲王退归府邸。太后选定他为摄政王,主要是为了对野心勃勃的袁世凯预作防范。戊戌变法中,光绪帝所代表的维新派为袁世凯所出卖,光绪帝因此被囚禁直到病死。醇王府一系对袁无不恨之入骨。选载沣为摄政王,对袁世凯的权势将是有力的钳制。慈禧太后临终前的这个决定,反映了她刻意保全爱新觉罗皇位的一片苦心。载沣相貌堂堂,颇有风采,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进出清宫的美国医生这样描述说:“他缄默少语,相貌清秀,眼睛明亮,嘴唇坚毅,腰板笔挺,虽不及中等身材,但浑身透露着高贵。”隆裕太后(1868年—1914年),姓名叶赫那拉·静芬,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被立为皇后。二十七年(1900年),随慈禧太后光绪帝逃往西安。二十八年(1901年),还京师。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病逝,宣统帝即位,称“兼祧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宣统三年十二月戊午(1912年2月12日),以太后名义颁布退位诏书。越二年正月甲戌(1914年),隆裕太后病逝,享年四十六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史书中常将做皇后时期的她称为隆裕皇后。慈禧的两个遗嘱: 1.女人不得再当政 2.杀袁世凯可隆裕太后一个字也没听,又当起政来,没杀袁世凯,罢去袁世凯的一切职务,说他有“足疾”,行动不便,勒令回老家养病。当时亦入军机的重臣张之洞主张不杀袁,说“主少国疑,不可轻于诛戮大臣”。袁世凯被罢官离职,实际仍控制北洋军队。将他打发回老家,只起到“纵虎归山,养痈成患”的作用。镇国公载泽把持财政大权,其妻是隆裕太后妹,有了这层关系,即可私传太后言语,挟制载沣。载泽为扩张势力,向载沣推荐盛宣怀就任邮传部长。庆亲王奕劻组阁后,载泽辈力谋倒阁。当时谙于政情者,多认为继奕劻为内阁总理大臣者,非载泽莫属。元老派奕劻,原是首席军机大臣,受命组阁,自知势单力薄,于是与那桐结为一气,分居总、协理职位。奕、那二人贪污受贿,早已臭名昭著,世人称为“庆那公司”。那桐与袁世凯、徐世昌等关系深厚,结为一党,与载字辈皇室近支互不相能。宣统三年八月十九日(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先后有13省宣布对清廷独立,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看到时机已到,便同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协理大臣那桐等人一齐向载沣保举他的政治死对头袁世凯重新出山,同时以“奉职无状”,自请“立予罢斥”。当时的主要军事将领如冯国璋、段祺瑞,都是袁世凯的嫡系心腹,亦提出“非宫保(指袁世凯)再出,不能挽救危局”。载沣只好将大权交给袁世凯。
袁世凯就任内阁总理大臣,收编了载涛掌握的禁卫军,接着迫载沣辞去监国摄政王之位,以醇亲王名义退归藩邸。至此,袁世凯已把清王朝的军、政大权完全攫为己有。随即,老奸巨滑的袁世凯与南方民军达成清帝退位后选他当大总统的保证,又以革命的势力逼迫清帝退位。当时,隆裕太后连连召开御前会议,商讨对策。会上,隆裕太后无可奈何,抱着溥仪大哭说:“我悔不随先帝早走,免遭这般惨局。”王公贵族,主战主和,意见不一。不久,极力主战的宗室贵族良弼被革命党人彭家珍炸死。同时袁世凯的亲信段祺瑞等40多名前北洋将领致电清帝要求退位。宣统帝退位诏书1912年2月12日,大清帝国最后一位皇帝,同时也是中国自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以来的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8年—1912年),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夏历),颁布退位诏书,作大清统治中国之最后结束。由于溥仪当时年仅六岁,无行为能力,因此由皇太后临朝称制。辞位正文,全文如下: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义,各省回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国体一日不决,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为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安闲,优游岁月,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另外又颁布两个相关诏书,全文如下:古之君天下者,重在保全民命,不忍以养人者害人。现将新定国体,无非欲先弭大乱,期保乂安。若拂逆多数之民心,重启无穷之战祸,则大局决裂,残杀相寻,必演成种族之惨痛。将至九庙震惊,兆民荼毒,后祸何忍复言。两害相形,取其轻者。此正朝廷审时观变,恫?吾民之苦衷。凡尔京、外臣民,务当善体此意,为全局熟权利害,勿得挟虚矫之意气,逞偏激之空言,致国与民两受其害。著民政部、步军统领、姜桂题、冯国璋等严密防范,剀切开导。俾皆晓然于朝廷应天顺人,大公无私之意。至国家设官分职,以为民极。内列阁、府、部、院,外建督、抚、司、道,所以康保群黎,非为一人一家而设。尔京、外大小各官,均宜慨念时艰,慎供职守。应即责成各长官敦切诫劝,勿旷厥官,用副予夙昔爱抚庶民之至意。前以大局阽危,兆民困苦,特饬内阁与民军商酌优待皇室各条件,以期和平解决。兹据覆奏,民军所开优礼条件,于宗庙陵寝永远奉祀,先皇陵制如旧妥修各节,均已一律担承。皇帝但卸政权,不废尊号。并议定优待皇室八条,待遇皇族四条,待遇满、蒙、回、藏七条。览奏尚为周至。特行宣示皇族暨满、蒙、回、藏人等,此后务当化除畛域,共保治安,重睹世界之升平,胥享共和之幸福,予有厚望焉。
上一篇:是谁让我们今天的文化变得如此恶俗
下一篇:林黛玉教你如何抓住男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