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双选会,十五万本科生争抢二万个职位;华南农业大学招聘会,排队3小时才能投一份简历;广东工业大学招聘会,1500元/月某小厂储备干部几百人投简历~~~~金融危机下的求职,在这个暖冬,显得格外寒冷。。。。。 大学生值钱吗?为了告慰深藏于内心那一点点关于“天之骄子”的印记,努力寻找一点用于支撑的证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据,以2005年为例,毛入学率21% ,普通本专科共招5044581人,其中本科生2363647人,专科2680934人。由此可算出本科生的毛入学率为: 2363647/5044581*21%*100%=9.84% 也就是说,每10个同龄人中可出一个本科生,这种概率高吗?在猜硬币的50%概率中,也没有人可以保证一举中的,在考卷四选一的题中25%的概率也可以让另外90%的适龄人无缘本科院校。显然,这个概率是不高的,而这10%的概率和扩张前的199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相同的,那时,大学生被称为“天之骄子”。 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是,本科生,大学生是一个民族中最优秀的人,至少在智商上,在学习能力上,比其他90%的好,是一个民族希望,未来之所在。而今天,举目四望,却处处充斥着贬低大学生的萦萦之音,究竟是为何? 曾听过这样的观点,分列如下: 1、上一辈掌握着话语权,而上一辈面临着被告这一代取代的危机.如70后,他们职位,社会地位面临着80后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的有力竞争,他们只能利用手中的话语权反击之。 企业借机压低应届生的起薪,无可否认,人才是企业竞争力之本质,而大学生正是他们所需要的,但却不想出高价招之,甩出打压之招。 国家默许了这种打压,为什么?经济大环境下,中国代工,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工业为主,对技术,管理等高素质人才需求相对较少,为了促进就业,确保社会和谐稳定,只能通过媒体,一再使大学生本科生降低期望值。 如此这般,造就今天舆论环境,本科生似乎一文不值,似乎是这个社会最为颓废的人,除了在高校的宣传话语,很难从主流媒体中看到任何对本科生,对大学生的积极评价,报纸一再宣扬,我们已从精英教育转为大众教育,言下之意是谁都可以上大学,事实上显然不是。但请问,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最优秀的那10%的人真的是如你们描述的那样吗?那你们口口声声要实现民族的复兴,从何谈起?!!! 珠江后浪推浪,前浪死在沙滩上。本科生们,大学生们,请不要妄自菲薄,我们终将取代上一辈人,占据社会中坚力量,我们终将取得企业合适之上层职位,我们终将也在时代的潮流下,影响国家,推动民族,从而强大,因为我们是本科生,我们是曾经胜出的10分之一,因为我们是人才。
上一篇:城市女人有什么了不起
下一篇:男生吃女生苹果被开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