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极》和《梅兰芳》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整个败笔,后者是多处败笔。
(一)史实败笔
陈凯歌接受采访时,喜欢用成语,口才声音都不错,美中不足的是时而讲错白字,例如最近他将“纤”念成“千”之音。《梅兰芳》有几处搞乱时间与讲错白字异曲同工,例如影片在1937年北平沦陷时,却出现了1938年武汉会战时的地图。还例如民国10年戏楼前袁大总统现身,为梅兰芳捧场,殊不知袁世凯在民国5年已仙逝矣!梅先生表演能生召魂之术,足见其魅力超凡也!
(二)结构败笔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大师,他的传记片应以表现其艺术为重心。然而此片只截取梅兰芳三件人生事并以此分三大段戏:梅与十三燕斗戏;梅与孟小冬的相恋相离;梅蓄须明志为日本人演戏。只是头一段斗戏中有精彩唱段,重笔描绘了梅先生早期的艺术活动。后两段描写情与政治,忽略了梅先生的艺术活动,与头一段相比弱了许多,给人头重脚轻之感。梅先生的艺术到了晚年达到炉火纯青之地步,解放后他仍一心锐意京剧改革,成绩甚优,对京剧艺术贡献甚大,这些都应该是传记片不可缺少的内容。梅先生是有正义感的爱国艺术家,而不单单是一位有正义感的爱国者。电影《莫扎特》从头到尾表现的都是莫扎特与艺术的关系,他最后死在舞台上,为艺术生为艺术死,那才可称为音乐大师传纪片。
(三)表演败笔
陈导用黎明演梅兰芳,没开拍,我就断定非演砸不可。黎明身高体胖,小眼睛,眼神木纳,其形神与梅先生不可同日而语。黎明在影片中上了舞台没有梅先生的眼神,下了舞台又没有梅先生的气度。别说与梅先生比了,比王学圻和余少群的表演都差了一大截子。王、余二人还真演出了梨园风韵。
剧本原本没写清邱如白与梅兰芳的关系。影片前面介绍邱如白为捧梅兰芳,辞官追随梅兰芳,有人认为邱如白贪图梅兰芳色相,邱的好友冯子光也质疑邱与梅的关系,邱如白对冯子光表白道:“六哥我是干净的。”这表明邱如白只是梅先生的粉丝,一心追求梅先生的艺术。然而到影片结尾处,邱如白深情地对病中的梅兰芳说:“如果有来世,我就放过你。”这不成了“断臂山”了吗?扮演邱如白的孙红雷也没搞清邱与梅的关系,所以把握不住表演火候,演得太过,太刻意,不自然,矫揉造作。有意思的是,孙红雷在电视的访谈节目中,也把握不住火候,也矫揉造作。他对陈凯歌的肉麻吹捧,他的自不量力,很让人作呕。他甚至说“这是一部双主角的戏,我的戏份比黎明还多,我是第一男主角。”甚至还说:“我必须要承认,我的时代到了。”他和陈凯歌一样,过于看重自己了,实际上是不了解自己。只有思想成熟的人才了解自己。这让我想起海岩接受电视访谈时,并不把自己看得多么重,很了解自己干的是什么,给观众真情实感。
至于章子怡与陈红的表演,我不想多说了。她们从来就没有过出色的表演,从来就没有入过戏,这次依然故我。我直不明白这二位何以走红,孙红雷还把她们及周迅等二流演员列入最佳女演员与张曼玉并列,真乃怪事!
(四)台词败笔
这部电影的台词虽然不像《无极》那样引起笑场或者莫明奇妙。但是问题却远比笑场更为严重。例如日本军官挖苦梅兰芳是个娘娘腔,并将刀架在了梅兰芳的脖子上,梅兰芳说:“在台下我是一个男人。”
我不知道史实中的梅先生是否真的讲过这句话,还是编剧强加给梅先生这么一句话。但这句话让我很反感,我一直讨厌生活中一些的口头语:“是男人你就别这么干!”“你这还叫个男人吗?”言外之意是说女人才这么干,女人可以无骨气无操守。这是男权主义的话语。“在台下我是一个男人!”的言外之意是说女人就可以当汉奸。事实上当年最大的汉奸汪精卫就是男人。
(五)败笔追源
我过去喜欢马连良先生唱的《空城记》,看了录像真是享受。近来看了谭富英先生的《空城记》录像,也是那样令我叹为观止,别说谭先生的唱功了,就是不唱的时候,他在城楼上抚琴那灵动的眼神,那潇洒的气质,那飞扬的手指,处处流露出大师风范。大师就是大师!看了《梅兰芳》最大的遗憾是感觉不到大师风范,陈凯歌给了我们一个痴情种,一个爱国者,而我们期望看到一代京剧艺术大师。
一部优秀影片是一个历史时代的产物。这是一个没有大师的时代,怎么能给观众创造出大师形像呢?当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弱文化产儿成了中国顶级导演,我们观众的最美好的艺术期望也只能落空了!
《梅兰芳》的导演和摄制组多次对媒体说:梅保玖肯定了这部电影,他说他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梅兰芳已经不属于他的子女亲朋,梅兰芳属于一个民族。如果中国没有梅兰芳,中国的戏剧艺术是怎样的黯然失色啊!这也是我对《梅兰芳》失望的原因所在。
上一篇:爆强学生作业:交六斤毛毛虫,才发新书!
下一篇:海岩讽琼瑶:见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