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争做猪肉佬符合鲁迅生存观 刘效仁
尽管舆论褒贬不一,1500研究生争抢30席“猪肉佬”征聘终成正果。57名进入第四轮面试的研究生中35人(女硕士3人)收到签约通知,终获年薪高达8~10万元职位。其中,有11人来自中山大学,8人来自华南理工大学,专业涵盖企业管理、生命科学、食品安全等。这照例会迎来理想主义者的一阵痛贬,但笔者以为,在金融危机择业困难面前,硕士争做猪肉佬符合鲁迅先生“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的价值观,颇值得尊重之。(2008年12月5日信息时报)
鲁迅先生的生存观并非信口开河,且在二十天内两次著述表达。见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版《鲁迅全集》第三卷《华盖集》。第一次写于1925年4月18日,“外国的考古学者们联翩而至了。”而中国生存尚为困难而况保古。“我们目下的当务之急,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苟有阻碍这前途者,无论是古是今,是人是鬼,是《三坟》《五典》,百宋千元,天球河图,金人玉佛,祖传丸散,秘制膏丹,全都踏倒他。”(《忽然想到(六)》如果说此论还有些形而上的话,那么,5月8日写给河南两青年的《北京通信》所论,“但倘若一定要问我青年应当怎样的目标,那么,我只可以说出我为别人设计的话,就是:一要生存,二要温饱,三要发展。”显然是针对 青年应当有怎样的目标 所做的务实答复。我之所以要搬出这段经典,并非因了名人的话放之四海而皆准,而是过了80多年后,中国青年包括硕士准高级知识分子,尚不能逃脱生存之困,仍需把生存、温饱作为择业的首选,真得不知道悲耶喜耶?
大学生就业难近年来早见端倪,但似乎与今为甚。当日有则郑州2008年最后一场招聘会场火爆几度失控的消息,黑压压的人群,挤破的大门,被挤压倒地的女生,受不了拥挤哭泣的女孩—那一个个场面,如果再拥挤下去,不出人命才怪。据介绍,202家招聘单位共提供包括酒店“前台接待”近7000个就业岗位,可供需见面会首日到达1.7万余名大学生。(12月5日河南商报)。谁家有即将就业的大学生,谁知道就业之难。对于家庭来说,孩子啃老那是没办法的事,而作为读了18年书取得硕士学历的学子,如果还无法就业,“30未立”,简直就是一种耻辱。
按理说,谁不想有一个专业对口,展其所长的用武平台,以事业有成来回报家庭?严酷的事实或者说一次次择业失败碰遇的事实,不能不让他们放下身段,低下高昂的头胪,去屈从于第一位的生存考量。尽管专业不对口,尽管在世俗眼里猪肉佬操刀仅仅是个苦力,可毕竟有了工作岗位,何况这一岗位的薪俸尚为可观,解决温饱不成问题。之前,不就是北大学生操刀卖肉吗?
有人说,现在就业难是因为学生放不下架子,我尤其不信服。事实上,当下的学子早就没有了一点儿架子。在吃饭成了首要问题的困厄面前,斯文早就扫地了。有人说,这是人才浪费,但我以为这仅仅是暂时的。这些硕士未必都立志卖一辈子肉,更多的可能是先干个二三年,挣取第一桶金后再谋求新的发展。因为当此时也,不仅有了经济实力作后盾,更可贵的是卖肉的勤苦经历,会成为他们日后战胜其他考验的一笔宝贵财富。
生存、温饱、发展似乎构成了人生不断升华的阶梯式图象,三者不可颠倒、错位与缺失。尤其, 生存 是每个个体的最基本的权利与最低标准,离开了生存奢谈理想,实在是愚腐之论。其于此,我理解硕士生争聘猪肉佬的理性,甚至是有些残酷性的选择。更相信,能毅然做出此等选择的学子,将来会有更大的修为。何况签约的硕士生将作为未来总监、副总、总经理的培养对象。对于他们不妨多一些掌声和鼓励,少一些讥讽和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