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居然还是大师,其实狗屁不是,好意思,四处卖弄文采!其实文字水平连初中生,都不如了。
这二天,著名学者余秋雨来到南京,受南京中山园林管理处邀请,为钟山风景区撰写碑文,千年钟山从此结束了无碑文的历史。
碑文如下:
---“华夏大地,美景无数,却有寥寥几处,深嵌历史而风光惊人。其中之一,在南京钟山之麓。此地山雄水碧,古迹连绵,徜徉其间,步步皆是六朝熏风,南唐遗韵;隐隐可见大明王气,伟人身影。每当清秋时节,重重悲欢归于枫叶,滔滔故事凝于静穆。山岚夕阳,明月林禽,真可谓中国文化之最高诗境也。
---钟山风景,美则美矣,无奈龙虎际会,风雨苍黄,历尽浩劫,日渐颓芜。所幸得逢盛世,重新打点江山,南京人民于甲申之年启动整治宏图,斥资五十亿,搬迁十三村,移民两万余,增绿七千亩,新建栈道,呼集物种,辟出诸多公园,重修两大陵墓,一时气象万千,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金陵古城,自此更可俯仰岁月,迎迓远近;中华文明,由此增一聚气之谷,读解之门。主事者命余作文,方落数语,已烟霞满纸,心旷神怡。 ”
我本来,在看过余大师上次为谢晋导演写的悼文后,我已经相当无语了。这次,余大师又将我的审美能力,成功地降低了一个档次……
真是大尸啊,先挑挑细节的硬伤。
---首句的“却”,就用得让人不知所谓。难道诺大个中华,值得人观赏的去处就只是在个位数内?
“风光惊人”。我还是第一次听说“风光”能“惊人”的。这个形容真“惊人”。
“打点江山”。原来江山是行李,随便就能打点得齐整的,我们比大自然还大自然呢。
“启动整治宏图”。小学生都知道,“宏图”是用来“启动”的么?
“呼集物种”。“呼集”一词闻所未闻,属余大师首创,是呼啸聚集之意么?听着有点给万物做头头的感觉。
“如画卷新展,岭苑初洗,经典再现”。这句算是不知所谓的经典案例。
“烟霞满纸”。那是用来形容他人文章写得妙的,用在这儿,是余大师觉得自己天下第一,在自我陶醉么?
再来看看整体的毛病。
全文读来就两个字:别扭。说好听,是半文半白,说难听点,就是不文不白。根本就显示不出余大师的风范和功力来。古文常识的错误也不是一般的多。如果不署姓名,就是一篇很一般,甚至是劣等的文章,有资格刻在这么重要的碑石上吗?别说和王勃的《滕王阁序》比,就是和一般的有点年头的碑文比,也相差了不止一个档次。
我们现在抛开文采不谈,碑文的立意也是陈腐得很。好像方方面面都提到了,但不过是蜻蜓点水,笔头一晃,轻轻带过,未及深层,读之只觉是歌功颂德之文,无半点历史况味蕴含其中。余大师一味强调此生只写过两篇大的碑文,一是法门寺的,二便是钟山了。接受采访时还不断夸赞钟山多么的美,钟山多么的与众不同……可通篇看来,钟山到底如何美,很模糊;钟山到底如何与众不同,很笼统。最重要的,钟山的灵魂所在,长眠于此地的国父,中山先生,余大师却绝口不提,实在令人费解。
视野的狭窄,落笔的穷窘,铺陈的乏力,立论的绵软,遣词的生硬,气韵的失落……总之,这就是一个御用文人写的御用文章。得逢其时罢了。
真委屈了那块好石头。
雷人的还有:另附余大师为谢晋导演写的墓志铭。括号内是批注:
谢晋导演,浙江上虞人氏,(生卒年只字不提,已是坏了规矩)东晋谢安、谢玄之后也。(谢安谢玄是叔侄来着好不,这样说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两夫妻来着)以‘晋’为名,以铭根器(“根器”是这么用的吗?能者自明,不能者,百度之),悠悠千年,果然(这个“果然”好突兀)承其先祖创拓之脉,引领中国电影事业而气象万千(病句)。毕生辛劳汗水,无尽悲欢胶片。(“悲欢胶片”。新玩意儿。孤陋寡闻。没见过没听过)辨善恶于大地,投思索于历史,追人性于血火,问正义于困顿,且大多熔入中国女性之忠贞婉淑而感动遐迩。(“遐迩”是这样用的吗?能者自明,不能者……)后人若问:在封闭年月,凿得天光谁为最?答曰:谢晋也;再问:在复苏时代,震聋发聩谁为最?答曰:谢晋也。(死者为大,但不意味着就能随便吹捧,谢晋听了恐怕也会惭愧吧)谢晋作品,润泽中国三代。此地茔丘,足可笑对苍原。(墓志铭该有的成文日期呢?又坏了规矩)
所谓大师,几斤几两,一眼分明。
无耻的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