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系又开始招生了。北京地区,就超过300以上。
二十年前,全国招生不超过百人。
各种说法纷纷冒出来。
那上万的考生,搜索着这些说法,“指导”着自己的考试战略,最终决定了自己的策略、方法,乃至命运。
啥“首次不许化妆”、“明星担任考官”,不都瞎扯么?
可就有好多人信。
不许化妆,都很多年了。
那些明星,也早就是表演系的“老”教师。
“艺考”这词的创造,本身就暗含着对艺术教育的嫉妒和贬低。堂堂中国教育部组织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艺术类是其中的一部分——被故意混淆成含义暧昧的“艺考”,这点小心机,有点意思。
说起高考,很多人都误以为只有那些答纸面卷子考X+1的才叫高考,殊不知不管旧中国新中国,高考的样式、类别从来都是多种多样的。答笔试卷子的是普通高等院校考试(我国的大部分大学都属于“普通”),其他的还有体育类、艺术类、外语类、军事类等许多不同门类的高考方式。按照官方说法类推,这些专业至少可以归入“不普通”之列。
单说艺术类,除了高考,还有着中专级别的考试、普通高等院校艺术特长生的考试(老赵反对绝大多数各种类型的加分)、各省艺术类高考资格考试(省联考)等等,整出个“艺考”的词汇来,一来让人觉得这“艺考”和高考不是一回事,二来把各种层面的“艺考”混为一谈,把堂堂正正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属于高考一部分的艺术类高等艺术院校入学考试整成异类,认为其不属于高考,进而编织种种说辞,极尽各种想象之能事。
各种,各种。
艺术考试和艺术教育中有问题,
和普通高等教育中的问题相较,不多,也不少。
可是,在各种鼓嘈下,还有几个善良人弄得明白艺术院校招生、省联考、艺术特长生测试、艺校(本来专指艺术中专)招生等等之间的区别?又有几人明白所谓艺术,涵盖了戏剧、戏曲、音乐、舞蹈、美术等等诸多不同的门类以及几十个分枝?
咱不懂艺术,艺术,就是学习差的学生搞潜规则的渠道呗。
用咱自己严酷的生存环境套用,岂不正想象出这么个结论?
艺术院校,那玩意是摆设。是个人,只要有机会,就能成明星。
这话被无数平台复制了,几乎成了戈培尔式的真理。
他不就有机会么?给俺个机会,俺能比他强!
这种强烈的自尊心在民族某个具体年代绝对是需要的。但是,在已经挣脱了许多思想牢笼的今天,那也就只能剩下个可笑了。
谁敢说自己不接受训练就能操纵精密机床?少吧。
谁敢说自己不接受训练就能操作计算机?少吧。
谁敢说自己不接受训练就能操控载人火箭?没有。
谁敢说自己不接受训练就能演戏?
好家伙,跑出来好多好多人。俺能!
光是说,却没几个真出来的。但是各种喊。
真是见不到。
怎么不试试看?一不留神还就成了名了,和各种编故事里的情节好象的。
近年来,有一种说法甚嚣尘上,要当好演员,根本不用上表演系。
然后就是许多论证。
然后就是许多转载,呼喝。
然后就是许多人以为,这是事实。
然后就是比例越来越高的职业演员,全部从表演系出身——与受众印象中的情况,完全相反。表演系培养,几乎都一统江山了。
70年代,文革后,演员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的渠道是:院校培养、院团培养、其他门类跨界、业余转正,等等。在这个阶段,院校培养只是渠道之一,甚至不是最主要的渠道。因为文革影响,十年来积攒的人才直接进入院团的甚至更多。此事可参见本博客的《新时期电影表演的罪与罚》系列连载,有上万字详细介绍。
80年代,艺术院校培养的演员一跃成为演员的最主要部分。由于计划经济集中财力物力办少数几所大学的优势,艺术院校毕业生几乎成了质量保证的代名词,“科班”演员全面压倒实践性演员,在数量上和表演质量上逐渐占据了优势地位。
90年代,随着“社会演员”的逐渐渐少和高等艺术教育的继续扩大,院校毕业的演员越来越多,占据了绝大多数的演出空间。至于院团的许多演员,经过在院校的进修,也成为了院校演员的一部分。这是院校演员最辉煌的一个年代。
21世纪第一个年代,随着高考扩招的“洪流”,几乎所有稍具艺术潜质的苗子均被招入艺术院校(此事具有两面性,老赵已多有分析,批远大于褒),各剧组中院校演员比例空前高涨,不仅主演全部来自名校,就连捧果盘的小丫鬟那也是耳熟能详的艺术院校的本科在校生了!一不留神,还整出个两千巨乳啥的,虚焦处的几个人影,也都一年交着两万上下的高职学费哩!
时至今日,还有几个演员不是出身于艺术院校呢?
数来数去,被用来证明好演员不用来自于表演系的例子,居然只有不到十个人。
就这几个人,居然在鼓嘈声中,给人造成了印象:表演系不必办下去啦!
咋不看看,和这几个人走在一处的,还有成百上千院校演员呢?
第一个,王宝强。
第二个,孙俪。
有第三个么?
不是艺术院校表演系毕业的就是草根?草根就是优秀的代名词?
王宝强毕业于少林寺附近的武术学校。武术学校从来都是中国演员的一个重要培养基地,是中国演员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李连杰、于海、计春华、胡坚强、赵长军、寇占文、王群,等等。宝强就是这个序列里的一个分子。未来某一天,假如教育部把武术学校的学历水平给提到了本科、研究生甚的,宝强就会化身为典型的院校演员了。
孙俪是典型的院团培养的演员。她所在的部队单位就差在学员培养时和上海某个大学搞个办学手续,培养完了以后,给发一个大专证书啥的。想当年,北京人艺学员班就是和中国戏曲学院履行了个手续,以至于自己的青年演员没怎么去院部上课也得了大学文凭,还是戏曲演员的本科学历哩。至于其水平,不比很多本科毕业的差吧?
除了宝强和孙俪两位,还有几个不是艺术院校毕业的?怎么就鼓嘈出个演员不用上艺术院校的话题来?
容易被错误引证的人物,还有以下各位兄弟姐妹:
潘粤明、孙红雷、黄圣伊、周迅、刘亦菲、赵琳、郝蕾、范冰冰、张涵宇、李光洁、谢娜、沙溢、毛孩、洪剑涛、姚晨、胡可、李易祥、李小冉、郭涛、黄渤、李湘、邢佳栋、段奕宏、李晨、韦玮、余男、赵涛、田玉来、冯栎……
可是这些位,均毕业于各个层次的艺术院校,其中绝大多数,还是本科以上学历哩。
本科咋的?本科毕业的没工作的有的是。本科毕业的以泪洗面的、忽忽如狂的不在少数。生存竞争相当激烈,偶尔也有那旁路高人一举成名,令那忍受四年寒窗苦的大学毕业生目瞪口呆、黯然隐退。这又有什么不正常的呢?在这风云激荡的三十年,影视表演这个大舞台,居然被计划经济遗留的表演系毕业生占据了绝大部分“地盘”,本来就是个奇迹了。草莽英雄崛起巷陌,猛烈冲击旧有格局,观众黔首羸粮响应,老泡旧将纷纷退场,这种场景怎么还不出现?
真正的变革,还远远没有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