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14点到16点,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院长、 华东师范大学辩论队总教练、博士生导师吴 刚 教授在上海市律协35楼报告厅(肇嘉浜路789号均瑶国际广场,近高安路)向约140名上海律师作“律师如何培养和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演讲。
演讲中,吴教授谈到小沈阳自春晚后走红的现象,指出:小沈阳的走红,缘于北方人文化程度低;小沈阳本身也没有文化。吴教授还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北方人文化程度低的原因,他指出:从汉代以来北方的汉人就南迁,自此南方的文化就超过了北方;而且南方自身的文明也比黄河文明起源早。
普通人发表上述看法,肯定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是搞地域分裂,破坏国家团结。
可发表上述的看法的是堂堂的上海大教授、大演讲家,而且人家还是对着140名律师讲的,不会没有道理的吧?
求教于大家。
(附吴刚教授简历:教科院 吴刚教授
赠言: 怀疑一切。
【学术简历】
一、个人基本情况(包括学术任职等)
1982年进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1991年留校任教,现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比较教育学、教育文化与社会两个方向的博士生导师,1988年以来,主要从事教育社会学、比较教育、教育基本理论、课程与教学论等领域的研究,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主持科研项目20多项。2000年入选“上海市普陀区十大杰出青年”,2003年获得上海市“曙光计划”,2005年获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兼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学分会常务理、AERA(全美教育研究会)国际会员、上海青少年发展规划咨询专家、上海市高校网络特约评论员、国家留学基金委评审专家。
二、科研项目
1.“新世纪上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及其社会学分析”(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课题);
2.“课程创新的社会学研究”(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
3.“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其机制研究”(上海市曙光计划项目);
4.“国际教育社会学的前沿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
5.“社会结构与教育行动”(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国民教育体系研究”(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课题)
三、科研成果:
1.“论教育学的终结”,《教育研究》,1995年第7期
2.“教育创新的目标选择”,《教育研究》,1999年第3期
3.“网络时代的课程理念与课程改革”,《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1期。
4.“脑科学的教育意涵”,《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5期
5.“人文精神与新人文教育”,《全球教育展望》2001年第9期
6. “迈向新千年的课程变革”,载《全球教育展望》2002年第10期
7.“论教学创新的知识基础”,载《教育研究》2004年第1期
8.“教育社会学的宏观分析”,载《全球教育展望》2004年第7期
9.“教育社会学的微观分析及新近发展”,载《全球教育展望》2005年第7期
10.“教育理论的特质及其研究使命”,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7期(清样)
11.“秀选时代与大学的知识使命”,载《北大教育评论》2006年第4期。
12. 论著:《知识演变与社会控制:中国教育知识史的比较社会学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6月
四、科研获奖
2005年获得上海市第八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6年获得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