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受关注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已经出炉。对此,网上怨声一片,纷纷认为23亿不如拿来灾区重建,有的宣称“很受伤”,不再捐款了。(3月27日新华网)
“北川建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主要是为了展示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艰难和抗争,通过对北川中学、北川老县城、唐家山堰塞湖等灾害现场的还原和保护,开展抗震纪念、体验、防灾教育和科学研究。”北川县文化旅游局副局长林继忠,表示23亿元只是一个概念,是根据上海市援助的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整体设计方案的专家组设计论证得出的预算。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工程,设计、建设并不是北川县说了算,最终的投资必须经过国家相关部门批准,所以说 23亿元并不是最终的投资额度。
话说到这,笔者不禁要问:北川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是国家工程,国家批了没有?上海市援助北川建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巨资到位了没有?面对目前的金融风暴,全国上下“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 如火如荼,上海市援助北川23亿元,建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钱从何来?有没有这个必要?四川地震灾区尚且狼藉一片,多少人灾民还流离四野无法安家,巨大的资金缺口下,23亿建一座博物馆,出此想法,意为哪般?考虑多年后可以缅怀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但为此耗费巨额资金,搞此“形象工程”该不该?
众人皆知,圆明园遗址国家准备耗巨资修建,到目前为止基本没动,原样保存,人们观后就不会想起那段历史么?最有价值的的,其实就是原生态的,不加人工雕饰。建起辉煌的博物馆,多年后人们来到这里,心里都被这种气势的感觉充斥了,心里还有废墟下灾区人民的哭声么?浪费这么多钱搞此建设无非是一项“ 政绩工程”,试想,灾区重建的资金来自哪里?有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有生活在苦难中的拮据家庭……他们看后有何感想?我想几乎所有的捐款者都想要看到自己的爱心流入真正受灾难的同胞手里,而不是用在一些“面子工程”的建设上。
笔者认为,建博物馆未必不可,目前建为时过早。等灾区民众富裕起来之后,他们会自发建起的博物馆。其纪念意义更深远。面对经济危机,当下之急,是灾区人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目前灾区民众温饱不解决,没有固定住所,建起浩大的工程去纪念死难者,执政者的内心会做何感想?
话又说回来了,既然是23亿的巨额投资,就必须通过科学论证和民主听证,尤其是要将其决策过程全程公开、阳光操作,以利于公众参与表达和监督,也必须由公众参与监督。既然整体设计方案已原则通过,建设资金一经划拨,将即时开建。可公众却对整体设计方案甚为不解,以至于产生误解,公民知情权未能得到应有的保障和满足。
有专家认为,从大地震遗址中挖掘出较高的人文价值,使其与风景融为一体,让游人真正得到一次心灵的震撼与洗涤,而不是抱着游山玩水甚至看热闹的心态,这应该是国家地震遗址博物馆修建的初衷和应该达到的效果,有关地震科普教育、抗震救灾的典型实物藏品等,都应该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在管理上务必做到规范、有序、严肃,唯有如此地震遗址才不至于被商品化。
显然,23亿元不是一个小数目。建地震博物馆应该,但大肆挥霍钱财不妥。建博物馆整个方案的规划区方圆有8平方公里左右,由博物馆区、县城遗址保护区和次生灾害展示与自然恢复区三大块组成,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地震遗址博物馆也许该建,因为它无论是从地震预防,还是教育意义上讲,都是无可厚非的,但灾区重建本来就面临巨大的资金缺口,灾民的生活设施,居住环境、教育医疗还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投入建设,而现在建一座博物馆竟然计划投入23亿元,这无异于搞“形象工程”,拿亡灵作秀!是非常不应该的。其实将受灾的汶川现场简单圈围起来,不就是最好的标本博物馆吗?用得着斥巨资劳民伤财?
上一篇:怒剑揭秘:张柏芝被迫代言床上用品
下一篇:中国第一艘航母名字,应该叫“李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