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怒剑的高手们能看懂我的帖子,是啥意思。不过我相信总有一些笨蛋根本不明白我写得是啥呢?
仲春时节,江南早就是杂花生树,万紫千红的时候了。这让我想起了童年的家乡。那是淮河之北、黄河以南的一个地方,准确地说,是黄河在200年前曾经流过的一个地方,她从这里改道流经济南入海,留下了一条故道,伴随我童年的,就是故道边上的一个硕大的水塘,这个季节不但芦苇丛生,柳树、槐树和梧桐树的花儿都该开放了,而在水边掐一把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各种花花草草,回家泡在玻璃瓶子里,就是当年最大的乐趣所在。
说女主播的事儿,怎么会扯上自己的童年呢?因为在我看来,我们的女主播,尤其是电视新闻女主播,目前整体发育程度,最多也就是个“童年时代”,还是被插进瓶子里养护的时节,成长的不可能茂盛,开放的不可能妖娆,更不可能自主地摇曳多姿。
说穿了吧,女主播们并不是新闻播报的主体,也就是“念稿子的女人”而已,就是她们念的稿子,也早经三校四审,准确到剩下几个“主谓宾、定状补”俱全的标准化句子了。至于念稿子的腔调,也都是已故齐越先生50年前那一个模子浇筑出来的,也许只有使用声学设备,才能分辨出来她们播音的区别到底在哪里。三十年来让我记住的女主播,也就那么几位,一位迄今仍是演员陈道明的夫人,她下岗做生意已经快二十年了,另一位是接替她的李修平。就是这两位能让我记住,也不是因为她们的新闻播报水平如何专业,而是她们的仪态、眼神和对着镜头时的端庄与从容,当然还有她们偶尔变化的发型和制服上面时常更新的个把小饰品。
直到去年的春天,确切地说是“512”期间,四川卫视的宁馨出现在主播台上,才让数亿电视观众有点耳目一新的感觉。这位四川妹子刚刚入行,还没有来得及被打磨成标准化产品,就被推上了“汶川大地震二十四小时并机直播”的风口浪尖,让人们有所惊讶,有所欣喜,更博得比较广泛的认同:原来女主播还可以这样播报新闻。从稍微专业的角度说,宁馨此时博得认同,除汶川地震这个特大题材具备新闻所有的轰动、震撼要素之外,也撇开她自然流露的真情真意、痛彻心肺的情感关爱不谈,她可能是大陆在电视直播状态下,真正“口播”新闻的第一人!
换言之,只有当她们处出在真正的“口播”状态下时,才能被称谓“女主播”这个专业角色,否则,我们就谈不上已经有了所谓的“女主播”。即使珍稀如宁馨,新闻事件结束后,我们再也欣赏不到她的专业表现。也许有人说陈鲁豫“口播”新闻的表现更佳,那是在凤凰台,这个台目前在大陆的绝大部分地区还没落地呢。至于海外新闻女主播的职业要素,暂且不谈了吧?
绕了一千多字的圈子,才算说到这篇博文题目应有的本意。敬请网友沉住气别开骂,涉及这类有关新闻本质属性的东西,我也只能这么的,这并不是我的新闻知识特别欠缺导致的。我们的新闻和新闻女主播,在我们目前的社会生态尤其是新闻生态下,顶多也才是开始进入早春季节而已。进入早春季节的表象之一,就是由地方台开始,进而扩展到CCTV的非综合频道,开始允许主播离开稿子说新闻了。
既然是主播“口说”,主播者的知识功底、新闻眼光、人文素养和个人情怀,开始影响新闻品质。新闻主播或客观中性报道,或满腔热忱称许赞美,或抨击事件藏否人物,或附加情感色彩,乃至施以道德评判,都是应该允许的,因为春天是一切植物发芽、抽叶、开花的时候,无论乔木、藤蔓还是苔藓,也无论是否可以结果,那是秋天成熟季节才能考量的事情了。
所以,我认为济南这位“女主播”,对这样一个社会事件,在报道完事件过程和前因后果之后,附加上自己的个性评判言论,也是应该允许的。须知女主播做的是新闻职业,而不是干的民政、慈善或者收容等行业的活,用“道德底线”,尤其是民众的类属情绪来制约她的专业作为,是不应该的。因为新闻的初春和大自然的春天一样,不仅可以百花齐放,也必然是杂草丛生的。
女主播在春天的发育,需要一个应该尽量温度适宜的空间和良莠不齐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