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红,就是猴子爬树,爬得越高,屁股就露出来了,小沈阳就是这种人,红了之后,你看他那副德行,四处捞钱。
---昨日齐鲁网报道“小沈阳因差钱罢演 山东观众被忽悠”,我万分气愤。不管主要责任在泰安组委会一方,还是在于小沈阳个人,都充分彰显了不把观众当回事,只钻到钱眼里的丑恶。
我猜小沈阳,有一种“穷变态病”,众所周知,1981年出生于铁岭的小沈阳,真名沈鹤,其童年是在匮乏中度过的,借用他父亲的话说,那时“他家不要说大米,连高粱米都不足,肉就更不用说了,一年到头顶多能吃两三顿。”为让他学习二人传,父母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小沈阳在成名路上,也吃尽了苦头。或许正是他不富裕的家庭环境和成名路上的种种不易,让小沈阳从小就有一个成为富人的渴望。尤其自春晚节目《不差钱》一举成名后,更是钻进了钱眼里,几乎天天盼望着发财。于是,人们却对其毁多誉少。
小沈阳的作品,其实没有艺术性,你看吧,“小沈阳的行头无非就是化浓妆、穿裙子、戴发卡、学女人腔说话,除了会堆积笑话、重复恶搞、死板模仿他人,他还会做什么?”最令人担忧得是:不恰当的“榜样”将会误导未成年人的自我认同,不男不女的“阴阳人”一旦得到广泛认可,对成长中的孩子影响就更大了。如果真的某一天社会上遍地皆是“小沈阳”,那情形真令人不敢想象!
---小沈阳的运气好,他生在了一个浮躁的年代,一个制造快餐文化的年代,一个玉石与泥沙俱下、英雄与笨蛋共生的年代。再加上赵本山的提携,便通过一个《不差钱》红遍了大江南北,红透了网络与现实两个不同的世界。据权威人士估计,一场小品下来,小沈阳的身价涨了200多倍。
不可否认小沈阳是很有才华的。自然,小沈阳在小品《不差钱》中的表现也确实“雷人”,他模仿刘欢、阿宝、刀郎等的歌声是如此的到位,他搞笑的造型也羸得了满堂彩。小沈阳也特别会打赵本山的大旗“借鸡下蛋”,一会师父是这个世界上我最亲的人,一会我们私下里都喊师傅为爹了等。就是在他的博文中也不忘捧上几句:“在这里我最要感谢我的师傅,他让我实现了上春晚的梦想。师傅这些天身体不好,一咳嗽我就揪心,心疼师傅太劳累。”
可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没上春晚的小沈阳,只是个报酬贼低的普通艺人,但一旦上了具有造神功能的春晚,就变成了全民瞩目的娱乐英雄。这与其说是小沈阳的能耐,不如说是媒体的魔法。其实再细想想,这也难怪,时下的国人总想寻找精神寄托,虽然一次次难免上当,但仍执迷不悟,勇往直前,制造着一个又一个明星。这本身就是喜剧,就是娱乐,也是愚乐!
我说的不是吗?无论在思维理念上还是现实生活中,现今社会中人们内心世界的空虚是有目共睹的。一些人急于要找到一些什么东西来填补自己空虚的心灵,于是人性之恶便在这近二十年的经济繁荣期被充分挖掘出来。使金钱成了这个世界的唯一的准则,商业文化几近等同于拜金文化。于是这个世界上似乎只剩下了三种人:想赚钱找不到路的、在赚钱路上的、以及从赚钱路上往下摔的。
---“有钱能使鬼推磨”成为许多人的信条,“钱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成为许多人终生的动力,既使一些明星已腰缠万贯,但仍不惜自己的青春,再去找一个偌大的金钱靠山。永远地忘记了“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的道理,远离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古训。
为了千金散尽,小沈阳要到泰山演出的消息,让许多人兴奋起来,打算看一下自己偶像的演出。可是,当他们冒着严寒来到演出现场时,却发现大门紧闭,压根就没有小沈阳的影子。
其实面对小沈阳,我们就当看“猴子戏”,有猴子来时,乐呵乐呵,猴子耍赖不来,我们就骂一句“这畜牲”!然后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