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听过“反张艺谋联盟”吗,我一开始很震惊,为什么非要用这样的方式来抵制张艺谋呢?可是当我细想一下,我才发现其中的良苦用心。
当电影大师不再为艺术而战时,只为观众口袋里的钱而战时,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去相信他所谓的“艺术”,张艺谋一次又一次让我们失望。
近日,在湖南卫视《电影锋云》节目现场,众影评人热烈讨论“电影退票制”这一话题,并呼吁提出成立“反张艺谋联盟”,影评人杨早甚至说:“我发誓再也不买票看他的电影!”洪晃也较为赞同和支持,称:“看了《三枪》30分钟,我就决定加入这个联盟。”
俗话说:有果必有因。中国电影界的大师级人物张艺谋,恐怕想不到现在居然有人呼吁成立“反张艺谋联盟”来抵制他的电影。中国古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
其实张艺谋的电影《三枪》,被众多观众几乎毫无争议地评为“烂片”,但张艺谋本人却认为“观众欣赏层次太低了”,自以为是“精品”,更最搞笑的是,张艺谋精品好片《三枪拍案惊奇》居然也去柏林电影节,然后夹着尾巴灰溜溜地回来,连个鼓励奖也没有捞到。
我就不明白了,你老谋子拍出来的戏是给观众看的,观众是最有发言权和评价权的,好就是好,比如《阿凡达》,不好就是不好,比如你的《三枪拍案惊奇》,凭什么说我们欣赏不了你的艺术大作呢?就像作一道菜,你这个厨师烧出来的菜,是给顾客吃的,很多顾客都说不好吃,说明你做得真烂。
我们不可否则张艺谋的出色才华,想当年《红高粱》以浓烈的色彩、豪放的风格,颂扬中华民族激扬昂奋的民族精神,融叙事与抒情、写实与写意于一炉,发挥了电影语言的独特魅力,征服的不只是中国观众,也征服很多外国观众,当年这部电影在国际上拿了不下于十个奖项。
之后的《大红灯笼高高挂》,影片的光影、构图、色彩均十分讲究,文化气息十足,象征意味浓厚,同样也打动人心。还有那部不得不说的《秋菊打官司》,影片一改以往的风格,采取了纪实风格、偷拍、大量采用非职业演员的半纪录片手法,真实反映了当代中国农村的面貌,电影的批判力量直达心灵,让我很震撼。
可是这些年呢?张艺谋都拍了什么?从《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到《三枪》,一烂再烂,烂到观众心寒。
《三枪》如此烂片张艺谋居然有3亿元真金白银的票房斩获,老谋子笑了,将自己的无形资产运作得得心应手,善于冒险,以小博大,在一片骂声中赚得盆满钵满,艺术没了,但钱有了。
一直把张艺谋当成中国的“卡梅隆”,我现在发现我错了,老谋子的烂片犹如流水线生产一般,卡梅隆历经14年精雕细刻的《阿凡达》一出世,我才知道,张艺谋这个所谓的大师,一下子变得那么渺小。中国没有艺术大师,只有“忽悠钱大师”。
杯具呀!当张艺谋不再关注艺术,而是关注“观众口袋里的钱”时,张艺谋不再是当年《红高粱》的张艺谋了,而是一个“狡猾”的商人,并且高价向我们兜售他的劣质产品。张艺谋你何时忏悔?
PS怒剑网友“麻绳”对张艺谋的作品《三枪》精典点评:
《三枪拍案惊奇》一直是按喜剧来宣传的,但真没什么好笑的,那些植根于流行文化的笑料,按电影票价折合一下的话,很昂贵。
买票看喜剧电影的观众和在家看小品的观众心理预期是不一样的,为了证明自己花的钱物有所值,电影观众会尽量吸收甚至放大电影中的每一个笑点,这样一来反而会造成一种心理紧张。同样的一个笑料,可能在电视上会奏效,因为电视观众心理很放松,除了时间以外没什么可损失的。
而这个笑料面对搭上时间和金钱的电影观众的时候,观众就会想这个东西到底值不值得笑——你的笑料是否对得起我花出去的真金白银,就算你侥幸地把我胳肢笑了那么几次,可能我的笑也不是为了配合你的伎俩的,而且为了对得起我为此所付出的代价,而当我认定你所兜售的不过是一些打开电视“一分钱能听八段”的廉价笑料时,我会为我智商被侮辱、金钱被掠夺、时间被糟蹋而感到郁闷、纠结以至愤怒。
对于有些观众来说,看《三枪》,就是这个状态。
可以说,《三~枪》中对小品、二人转、电视栏目的过度嫁接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叙事的节奏,前半部分基本上是《武林外传》的电影版,这些喜剧元素于人物性格刻画和故事发展走向无关,从我的立场来看,我向来是排斥这种喜剧的。
有些导演一直是在用轻视观众的方式来亲近观众,会一厢情愿地认为他们的设计会引爆观众的不高的笑点。前不久《熊猫大侠》的导演王岳伦曾经炮轰《三枪》,甚至说《三枪》只是“摄影比较好的《十全九美》”而已,其实现在看来,倒也不无道理,《三枪》中的小品式笑料的植入和《熊猫大侠》中的网络用语的泛滥在生硬程度上一样的,在本质上都是属于造作的喜剧。
但是张艺谋是否真的过高估计了电视喜剧文化的杀~伤~力~了呢?也许未必。《三枪》无疑将是今年贺岁档最有票房潜力的影片,不管有多少人讨厌它,现在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
全片中让我笑得最开心的是小沈阳对闫妮说的总结他们奸~情的一句话:“当初我就是太好奇了,其实这玩意儿吧,没啥意思。” 我感觉这句话的好笑之处并不是它在影片中的意义,而是道出了这部影片得以成功运作的本质。
以张艺谋在中国电影界的地位,能够把姿态放到如此之低,去拍摄一部以小沈阳为标签的贱格喜剧,这足以吊起所有人的兴趣,无论你是具有深厚艺术修养的高端观众还是仅仅为了谋求简单快乐的普通看客,都会乐于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去见证这种略显诡异的事件的,虽然见证之后的结论可能真的是“没啥意思”,但消费行为已经完成了。
《三枪》确实存在着诸多的缺陷,很多影评人也表达了对这部电影的失望甚至愤慨,这个事情我觉得有点可笑,张艺谋毕竟不是王岳伦,这些缺陷你都能看出来,张艺谋自己会不知道吗?你当他这么多年是白混的?这个解释只有一个,张艺谋根本就没有把你当做他的目标观众。
这电影所要讨好的观众群是那些长期浸淫在电视庸俗文化中、能够轻易被流行偶像所捕获的人们,他们一年可能只进一两次电影院,他们在看《三枪》的过程中所能得到的乐趣和满足才是这部电影存在的真正价值。当然张艺谋也会付出信誉透支的代价,但这点损失他再拍一部《金陵十三钗》就挣回来了,这不算什么事。
张艺谋拍电影一直有以文学作品为蓝本的习惯,这就让他的电影在人物刻画和情节构架上有个基本的保证,《三枪》是翻拍美国导演科恩兄弟25年前的处女作《血迷宫》的,于是相对扎实的剧情便成为《三枪》质素的一个底线,因为原作在情节的悬疑性和爆发力上的建树是有口皆碑的。《三枪》对原作的忠实程度极高,除了开头硬塞进去的喜剧段落,后来的情节走向和人物设计甚至包括细节都与原作高度对应,这也导致了小部分熟知《血迷宫》情节的观众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悬疑乐趣。
为了适应国内观众的口味和贺岁档的氛围,张艺谋做了风格上的微调,《血迷宫》作为一部黑色悬疑电影,其中充满了梦魇般的绝望和人性挣扎,而《三枪》中的故事更体现了善恶有报的传统价值观,比如为老板娘的偷情设置了遭受虐待的缘由,相比起原作阴郁冷酷的色调,《三枪》在人物服饰和环境的色彩运用上极为奔放鲜明,这也是极具张艺谋风格的。情节处理上也尽量去除了原作中某些重口味的处理,可以对比一下埋尸一场戏两部电影的区别。要知道原作中可是活埋的。相比起大多数连故事都讲不利索的国产电影来说,《三枪》至少做到了圆熟叙事。
张伟平一直在澄清《三枪》以低成本制作“抢~钱”一说,但是《三枪》制作成本的低廉是显而易见的,全片采用的是数字高清拍摄,场景单调且室内居多,人物自始至终没换过衣服,没有一线明星加盟,如果张伟平所言不虚,可能最大的投入就是购买《血迷宫》版权的200万美元了。借助张艺谋的号召力和小沈阳的噱头,以低成本博取高回报,《三枪》的生意经极其精明,《三枪》可能会成为今年投资回报率最高的一部电影。
很多情况下电影的工业属性都让制作方面临一个选择,那就是要脸还是要钱,这次张艺谋的选择无疑是要钱,不管影片会遭受高端影迷和影评人的多少恶评,这都应该是在张艺谋意料之中的,这也应该是《三枪》正式上映前面对媒体和影评人一直保持低调的根本原因,它不需要口碑宣传来给电影填柴,只要没人泼水就行,最终这个稳赚不赔、利润丰厚的生意他们是做成了。《三枪》势不可挡之势杀入贺岁档,对这样的电影做艺术评判我觉得很多余,这不过是一桩生意,他们把油泼面卖出了天价,你能责怪他们的面不如鱼翅味道好吗?
当然我并不是说电影要赚钱就要以枉顾观众利益为代价,对投资商负责和对观众负责,这并不一定是一道单选题,两者兼顾才是最理想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