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过渡委员会”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组合体,里面既有自由派、也有保守派;既有原教旨主义者,也有亲西方的民主主义者,既有原来被卡扎菲迫害的政治犯、也有曾帮着卡扎菲一起搞政变、一起镇压反对派的人,这样一个组合体唯一的共识就是要把卡扎菲打倒,如今卡扎菲打倒了,唯一的共识不复存在,他们之间的矛盾公开化是不可避免的,这种矛盾的公开化能否停留在政治异见的层面,“批判的武器”能否不再驾轻就熟地转化为“武器的批判”,则要看各派的眼界、头脑、气度,以及国际社会的干预力度了。
过渡政府中,较有能力和代表性的,包括前卡扎菲政府司法部长、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阿布杜尔.贾利勒(Abud Al Jeleil),前班加西当局总理吉布利勒(Mahmoud Jibril),以及长期流亡美国的前卡扎菲石油部长塔胡尼(Ali Tarhouni)。其中贾利勒具有一定组织能力和行政能力,且性格温和,在卡扎菲政府中就长期持异议,是反对派和原卡扎菲方面支持者都较容易接受的人物,且出身西部部族,出任过渡政府领袖,不容易遭到西部部族(包括亲卡扎菲和反卡扎菲的)抵制;吉布利勒是“根红苗正”的反对派,在班加西大本营内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塔胡尼长期在欧、美和埃及生活,海外人缘广博,知名度也较高。
但这三人都有致命缺点:贾利勒今年2月前仍在卡扎菲政权任职,许多“正统反对派”、尤其是和前伊德里斯王朝和受打压原教旨派别的人士不能容忍这种“卡扎菲余孽”和自己共事,甚至声称“后卡扎菲时代没有前卡扎菲军政人员的任何位置”,此前曾任卡扎菲内政部长,几乎与贾利勒同时投奔班加西,后来任反政府军总司令的尤尼斯,就莫名其妙死于“自己人”手中,贾利勒迫于政治压力,也不得不宣布“放弃在新政府中任职”;吉布利勒是东部部族代表,此次立下夺取的黎波里头功的西部反卡扎菲部族很难和他同心同德,的黎波里战事明朗化后,不少班加西方面的反政府军从海路涌入的黎波里,已在网络间引来西部反政府军的微词;至于塔胡尼等“海归”,则遭到反政府阵营中保守拍戏的排斥。 “反对派现在还不具备开启另一个时代的能力。”殷罡指出,其能否稳定局势控制利比亚还是个未知数。
殷罡解释,卡扎菲时代,利比亚是一个部落政治国家,没有政党、社会团体。卡氏倒台后,利比亚事实上成了无政府状态,反对派很难组合各派力量。
“反对派并不是一体的。”殷罡进一步解释,反对派中有“海归民主派”、卡扎菲政府前高官、东部部族势力等。卡扎菲时代,反对派会因共同的强大敌人卡扎菲而团结在一起;推翻卡扎菲政权后,最令人担忧的是反对派阵营内部因为争权而发生分裂,这可能导致又一场内战。前段时间,反对派最高指挥官尤里斯被内部人员陷害致死,这充分暴露了反对派内部的矛盾重重。
“利比亚各派应尽快达成国家重建的协议,否则利比亚将面临‘灾难性成功’。”殷罡说。
“反对派并没有做好领导利比亚的准备。”殷罡说,反对派是在北约的压力下进攻的黎波里的。“全国过渡委员会”主席贾利勒22日表态,将在卡扎菲政权垮台后辞去主席一职。而尤里斯已死,这给利比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满目疮痍的利比亚百废待兴,经过42年乌托邦统治和半年内战的国家,部族隔阂、区域割裂,仇恨遍布,疑惧丛生,新政府需尽快重建的黎波里的司法和警察体系,以恢复秩序,同时尽快恢复城市公共服务,提供人道主义援助,避免市民因愤怒而诉诸暴力,需公平、宽容地对待前政府的支持者及其背后的部族,避免昔日伊德里斯王朝厚此薄彼、卡扎菲上台后又厚彼薄此的“翻烧饼”,必须想办法防止反对派掌权后的内讧和腐败倾向,避免重陷腐败专制-革命-再腐败专制-再革命的“恐怖魔圈”——要知道,42年前,轻易颠覆伊德里斯王朝的卡扎菲,利用的同样是当时民众对腐败、专制、部族和区域不公的愤怒。 这场持续近半年之久的战争进入8月以来,正当卡扎菲政府和反对派僵持不下之时,突然发生逆转,国际上多个国家一反常态,纷纷占到了利比亚反政府武装这边,支持美、英、法等国推翻卡扎菲政权。
8月19日,中国政府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价值总计5000万元的紧急人道主义救援物资。中国政府提供大米、油及药品等救援物资已运抵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
8个月的过渡期相对于42年的卡扎菲时代很短,相对于6个月的“利比亚之春”又太长,8个月的时间足以变敌变友、倾城倾国,在这8个月里,“后卡扎菲时代”能否不至于让人们的希望变失望,兴奋变不满,让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陷入混乱、暴力和无政府状态,在这8个月后,“过渡政府”将把利比亚过渡到何方,是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还是又一个轮回的开端,则要看各派的作为,利比亚民众的努力,和国际社会的行动了。
如今临时架设的反对派电台已在的黎波里播音,“绿色广场”也被立即改名为“烈士广场”,各种安民条款也在传播、公布,但在与政府关系密切、有大批外国媒体进驻的RIXOS酒店,许多工作人员因担心报复而离开,他们中不少人对外国记者坦言,自己收到了“秋后算账”的通告,而在此前,国际组织和人权机构曾经披露并谴责反对派武装针对亲卡扎菲(或不支持反对派)部落及民众的暴力行为,这些都不免给后卡扎菲时代的未来蒙上一些阴影。当然,这些未必是“正宗”、“官方”反对派所谓,但如今已是新时代,帐都会记在“新政府”头上——一如此前人们会把一切利比亚发生的暴力、贪腐、不公、专制,统统记在卡扎菲政权头上一般。
最不期望看到的是有一天,人们已经忘记卡扎菲的荒唐与残暴,开始在烈士广场上把他当做烈士,并诅咒新的暴政——一如卡扎菲这个1969年的“革命者”只用了42年,就用自己的百倍荒唐,让今天的革命者忘记伊德里斯王朝当年的荒唐,并将昔日的王旗,当做自己的战旗一般。 中国政府向利比亚反政府武装提供人道主义救援物资,支持卡扎菲政权垮台对中国有好处吗?笔者认为卡扎菲政权垮台对中国没有好处,刚好中了美、英、法等国的奸计,圆了美国霸权的梦。
众所周知,利比亚是世界第12大、非洲第三大产油国,已探明石油储量440亿桶,拥有非洲最大的原油储备。日产原油160万桶,国内日消费量仅为27万桶,其余均为出口,其中意大利占32%,德国占14%,中国占10%,美国占5%。
利比亚国家石油公司控制了该国50%的石油出口。但由于本国人口贫乏,且缺少相关教育机构,国家石油公司只是以爱国主义名义摆上台面的花瓶,利比亚石油产业运行主要还是依靠拥有高技术的外国厂商,包括意大利ENI公司,西班牙雷普索尔公司(Repsol),法国道达尔公司(Total),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等。
随着局势持续紧张,大批外国工人撤离,利比亚原油生产将面临全面停滞的威胁。截至发稿,利比亚境内几乎所有主要外国油厂都宣布解散了部分工作人员,有些甚至解散了全体员工,超过一半的油厂停运。利比亚原油出口最高每日减少了60%,即100万桶。
那么,利比亚油厂停业对世界来说意味着什么?首先,利比亚产出的原油因含硫量极低被称作“甜原油”,是加工汽油、柴油以及航空燃油的上好原料。世界各地对这种原油都有需求。一旦利比亚出现油荒,全球油价将出现大幅上涨。
国防大学副教授林东认为,西方军事大国发起的利比亚战争,目的是争夺地中海霸权。利比亚战争虽因部族之争而爆发,但通过大国在这场战争中的表现,其战争企图暴露无遗:竞争地中海的主导权。“世界油库”——中东有两大富油区:海湾地区和濒临地中海的北非地区。通过两次海湾战争,美国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海湾地区产油国的控制。此次利比亚战争,西方大国又对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北非国家打起了算盘。
其次,受利比亚油荒影响最大的国家将是意大利。意大利国有能源企业ENI成品油产量的15%到20%依赖于来自利比亚的原油进口,同时ENI也是利比亚天然气的惟一出口方。 “反对派攻入首都对欧洲股市、汇市来说确实是一个利好消息,短期内可以缓解欧债危机。”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副研究员张永蓬23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但这个利好消息更多是概念性的,不能对其有长期期待,利比亚的政局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
“欧洲并不能立即享受到利比亚战争带来的好处,利比亚局势对欧债危机的影响并不大。”殷罡认为,利比亚局势比较复杂,重建工作很困难,其未来并不确定。而且,即使利比亚政局能够稳定,要恢复石油生产也需要一段时间。
利比亚原石油部长舒凯里·加尼姆对媒体表示,会在未来几个月内重启石油生产,但要达到战前水平,估计至少需要18个月。
作为OPEC第八大石油生产国,利比亚局势牵动着世界石油市场的神经。国际市场需要利比亚政局稳定,欧洲市场更需要。
卡扎菲时代终结会短暂缓和欧洲危机,但欧债危机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利比亚,而且利比亚接下来的重建问题可能比卡扎菲下台更严重。欧洲任重而道远。
中国利益影响不大
今年2月16日,利比亚发生骚乱,中国撤离在利人员,在利承包的50个大型项目中止,这给中国造成了巨大损失。
反对派宣布完全控制首都后,我们不由要问:中国在利的项目安全吗?利比亚风云变幻的政局对中国影响到底有多大?
“利比亚的局势变化对中国在利的利益影响不大。”殷罡认为,卡扎菲时代,中国并没有得到利比亚廉价的资源,得到的只是廉价的油田,而开发的油田都已经被西方国家瓜分,承包工程、修铁路、修建房屋等工程还需要中国来做。 法英看中的是利比亚的资源。利比亚卡扎菲政府建立后,法英等国与其虽有驱逐外军基地、空袭民航飞机等积怨,但基本上相安无事,甚至一度握手言欢。而今,法国拉着盟国挑头空袭利比亚,军事干预利比亚内乱,决非一时冲动。只要将地中海南北两岸作一下对比就会一目了然。自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地中海北岸的老牌欧洲国家越来越不景气,地处南岸的北非“穷国”,却因丰富的石油资源,安然无恙。两岸的鲜明对比使得北岸国家蠢蠢欲动。此前,英法大国作为配角,曾参加过美国主导的多次战争,但在战后并未捞到好处。此次利比亚战争,法国打破谨小慎微的传统,跨海南下,无非就是想重新恢复在利比亚的传统利益,进而争夺地中海地区的领导权。而传统“大佬”美国的弱势,恰为“高卢鸡”飞向地中海对岸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张永蓬也认为,利比亚局势对中国的利益影响并不大。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利比亚反对派也需要中国的支持,利比亚反对派曾多次表示保护中国在利比亚的资产安全。而且,中国向班加西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跟反对派接触等措施,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因卡扎菲下台而导致的损失。
“利比亚反对派上台,会影响中国在利比亚的投资、贸易。”中国社科院非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张春宇23日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达了不同的观点。
“相对于对华友好的卡扎菲政府,利比亚反对派是亲西方的。我国在非的贸易、投资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反对派上台后可能会对我国的贸易、投资加以限制,但具体的力度有多大还有待观察。”他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现在利比亚还未安定,我们最好的对策就是静观其变。中国尊重利比亚人民的选择,但中国的正当利益必须得到保证,无论是战前还是战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利比亚战后重建必须有中国的声音,无论是卡扎菲时代还是后卡扎菲时代,中国在利比亚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 不过,这些也许是人们的一厢情愿,现实情况远比这个复杂得多。对于利比亚当前的执政临时真空情况来说,反政府武装和已经成立的影子政府进入了首都之后,预料麻烦还会接踵而来。这场动乱的起因是中东的一系列动荡,利比亚人民开始反抗卡扎菲的统治。动乱发生之后,卡扎菲雇佣外国军队——非洲雇佣兵,对该国的几个城市和部族进行了进行种族灭绝式的大屠杀,卡扎菲甚至使用飞机地毯式地轰炸本国老百姓密集地区,这是引发联合国国家启动“授权保护”的重要原因。但是在推翻了卡扎菲、掌握了政权之后,反政府武装是否有一个绝对的权威人士来执掌大政?会不会因为之前的大屠杀导致今后的复仇行动?这都是国际人士所担心的。目前的全球经济正在处于动荡低落时期,折腾的资本已经不够了,美国、北约的愿望是开始和平重建的过程。 美国看中利比亚的是,这里是控制地中海的要地。地中海地处美国三大司令部(欧洲司令部、中央司令部、非洲司令部)辖区的交叉地带,是美国战略关注的焦点区。地中海周边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不但是法国“南下”的重要诱因,同时也是美国在该地区苦心经营的主要动力。即使没有利比亚战争,地中海这一内陆海也不会平静。早在二战结束后,这一海域就是西方军事大国军舰密集度最大的海域,美国第6舰队更是长期在此游弋,以保障美国的利益安全。发动利比亚战争虽然不是美国的初衷,但从与英法等欧盟国家竞争的角度考虑考虑,它也不敢麻痹大意。因此,此次利比亚战争,美国虽看似被英法拖进了战争,实则暗度陈仓、谋求实现其地中海大战略。而“别人搭台、我唱戏;别人打头,我收场”,恰好是美国“巧实力”战略的重要特征。 从目前来看,为了高扬民族旗帜,反政府军初步表态未来将不准北约在利比亚建立基地。但是反政府武装并不是一个整体,而是由各个部族集合起来的临时力量,到时候对于利比亚的前途和国家方针难免会产生不同的看法,这些矛盾如何去解决,各方力量如何整合,人民希望独立自主的愿望是否可以得到完全的实现。利比亚当今的局势,还都处在而一个未知的领域。
我们希望这个国家不要再处于动荡之中。胜利之后,变数仍存在。短期的和平会不会带来相对长久的稳定,都要取决将来领导人的智慧和决心。 攻打利比亚,美国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借道利比亚战火制衡中国。美国通过直接(操作期货市场)以及间接(欧佩克不断提价)操控石油价格,美国在全面控制中东石油主要产地后,就可以通过石油提价大量回收国际美元,从而摆脱美国的内外双赤字,美国金融将彻底挤去泡沫。